电话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治理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 时间:2024-06-12 点击次数:1209


 

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创新乡村治理有效载体和方式,探索出不少操作性强、成效显著的做法。 

一、在推动乡村发展方面 

山东省、江苏省等地聚焦完善农村产权制度进行探索。如,山东省青岛市探索集体资产权属归位配套政策,落实集体所有权。对原由村民委员会代管或集体企业经营的土地、房屋,权属转移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直接采取账面净值进行划转,税务部门开具契税完税凭证或减(免)税凭证后,不动产登记部门办理相关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登记。江苏省南京市以分账管理为契机厘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责边界。创新探索账户分设、资产分管、核算分立的村社分账管理改革路径,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厘清职责、各司其职,有效承担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事务和村民自治事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资格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等一户三权集成管理改革。将土地承包管理、宅基地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整合纳入统一的集体资产管理数据中心,实现在一个平台管理农村集体的,以及该拥有的三项权益信息。 

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等地聚焦健全集体资产监管体系进行探索。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充实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力量。落实编制122个,在乡镇设置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或者农村经营服务站,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无管理机构、无固定人员难题。福建省福清市探索数字赋能集体资产监管。建立审核审批实时在线、各个环节留痕记录、资金支付网银转账的农村集体财务收支管理监督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联合建行探索一村一名金融副村长模式,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一是从村两委成员、重点后备干部或一村一名大学生中选聘金融副村长,接受所在村党组织、乡镇党委领导和金融部门业务指导。二是明确金融副村长帮助农民办理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宣传金融诈骗防范知识和金融助农政策等11项职责任务。三是建立健全金融副村长考核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事业单位和金融系统择优录用职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四是把金融副村长纳入全旗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由建设银行围绕产业振兴、金融政策等进行专题培训。 

江苏省太仓市探索高素质农民定向委培模式。一是构建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与多个涉农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学制3年的涉农大学生委托培养,招生对象为本地户籍高中毕业生,录取后签订定向培养及就业协议。二是形成三共协同育人模式。形成目标共定、方案共制、教学共担的育人模式,以农村工作技能为出发点,与高校商定课程设置,打造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信息装备、农村经营管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保证人才质量与地方需求相适应。三是采用双向选择分配机制。召开农业委培生专场双选招聘会,经优生优选、双向选择和统一分配三个环节,将委培生分配至村(社区)或农场合作社工作。四是明确考核机制。每年对委培生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与续聘、奖惩、培养、选用挂钩。五是建立专项扶持机制。全额补助委培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并享受在校生同等的奖、助、贷学金政策;毕业后落实就业分配,享受村(社区)工作人员同等待遇,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 

二、在扎实开展乡村建设方面 

福建省永春县探索健全乡村设施经营管护机制,解决设施无人管问题。一是推行一张图管护模式。全面摸底各村公共基础设施,建立管护台账,形成基础设施数据全覆盖式一张图,打造政府、第三方、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信息监管一体化平台。二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对纯公益性设施,其管护经费、人员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并设立灾毁保险。对农村供水工程等准经营性、经营性设施,探索使用者付费经营管护模式。三是探索规建管服一体化模式。对于受益人口相对分散的增量项目,探索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捆绑结合并同步落实制度,引导从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全生命周期实施动态管理。 

重庆市梁平区探索建立村集体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项目机制。一是明确参与范围。按照内容较为单一、资金规模未达到招投标要求等标准,梳理提出村集体可自主组织实施的13类建设及服务项目。二是规范支持与监管。村集体按程序向项目主管单位申报,项目主管单位优先支持项目所在的村集体实施,区级相关部门加强项目指导和资金监管。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创新全程无动力农村黑灰污水治理模式。借助村庄自然落差顺势修建管道设施,黑水、灰水管道均按照地势由高到低铺设,全程无动力介入,不产生电费,后续运行维护成本低,每100户黑灰水处理设施运维成本从23万元降低至1千元。 

湖北省多地聚焦健全农村厕所管护机制进行了探索。如,钟祥市构建三级服务体系。健全市、镇、村三级服务队伍,市级成立农厕服务中心,镇级成立农厕服务站,村级配备农厕服务信息员。乡镇农厕服务站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在种植基地建设农厕粪污储存池,推进粪污资源就地利用。宜都市建立户厕上管护模式。把二维码作为农村户厕管护的抓手,建立发起需求解决问题群众评价监督举报闭环服务机制,实现20分钟内回应、1小时内赶到现场、半天内解决问题,群众评价结果纳入年度服务考核管理,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改厕农户和社会监督。 

贵州省湄潭县建立有地域特色的农房建设全过程管理机制。一是编制黔北民居标准和规范。在对全县各地民居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确定小青瓦、坡屋面、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墙七大核心元素的黔北民居建设规范,编制并发布黔北民居贵州省地方标准。二是将黔北民居纳入村庄规划。建立国土规划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参加、村委会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规划编制机制,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三是强化黔北民居建设管控。统筹考虑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设计出20余套建房图纸供群众选用。建立农房设计、审批、施工、验收、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制度,确保按图建造。 

江西省鹰潭市探索物业进乡村服务模式。一是明确管护主体。以乡镇为单位组建物业公司或聘请物业公司,在行政村设立由物业公司和行政村双重管理的物业工作站,形成市场管护、集体管护、义务管护、自我管护共存互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将镇内村庄环境整治管护项目统一打包,委托管理或者公开招投标,由乡镇物业公司以市场化运营模式实施管护。二是明确物业服务清单。将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和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物业服务范畴,涵盖卫生保洁、设施维护、杂草清除、沟塘清淤、公厕维护、绿化养护、路灯维护、道路养护、村旅游指示牌等管护工作。三是建立管护经费投入筹集制度。整合多渠道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探索农村物业服务付费机制,根据管护内容和服务标准的差异,向村民收取较小金额的物业服务费。 

三、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方面 

山东省费县探索数字化赋能村级事务管理。一是民主决策线上参与。将四议两公开”6项工作机制转化成数字化流程。在外人员可利用视频会议模式线上参会,参与表决、反馈意见、签名留档,扩大党员群众参与决策的覆盖面,全过程纪实决策过程与结果。二是村务村情上公开。每个村生成一个二维码,群众扫描二维码,可实时查看本村党建政务、财务收支、重大决策等35项流程和27项事务的公开信息。 

北京市顺义区探索村规民约三上三下制修订机制。一下:把农村宅基地出租房屋租赁管理、社会秩序维护、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存在问题,作为制修订村规民约要重点规范的内容,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梳理形成制修订的基础材料。一上: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梳理村民意见,研究确定村规民约框架。二下: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建议后形成初稿。二上:将初稿提交镇街司法、民政、土地和卫健等职能部门,请相关部门进行政策指导。三下:将初稿发放全体村民再次征求意见建议,补充调整后形成审议稿。三上:将审议稿报所在镇街党(工)委审核把关。最后由村民会议表决通过,同时报镇政府备案。 

四川省平昌县探索三个统一治理农村大操大办。一是宴席申报统一审批。村(社区)成立以党组织书记为会长,纪检委员、退休干部、老党员、支客司、乡厨、群众代表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操办红白喜事申报制,由红白理事会依据村规民约严格把关。。二是宴席规格统一标准。明确本村宴席申报类别、宴请范围、席面标准、随礼限额等,做到办理宴席有章可循、契合民意。三是宴席操办统一监督。红白理事会在村两委办公场所、村民聚居点、村头路口张贴公示《宴席操办告知书》,干部群众一起监督,防止审批不过强行办、审批通过超规办 

山东省莒南县创新建设暖心小菜园解决困难群众吃菜难问题。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出地、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共同建立支部暖心小菜园,为村内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供应蔬菜。党员志愿者自发挑选种植方法简单、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品种进行种植,成熟后统一打包成一个个爱心蔬菜包,配送到村内困难群众家中。支部暖心小菜园已覆盖板泉镇63个自然村,为4000多户老人、困难家庭提供蔬菜。 

 

上一篇: 四川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

下一篇: 重庆合川以“和美”为笔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